【2025祥成行共識營】從對話到行動,讓「關愛」成為祥成的文化底蘊
- COrey DOMi
- 4天前
- 讀畢需時 4 分鐘
我們衷心感謝祥成行參加我們的 「共識營」,並撰寫了這篇精彩的分享文章。在這篇文章中,祥成行深入探討了他們在課程中的收穫與體悟,並將其所學應用於企業永續轉型的過程中。
文章中提到的「從對話到行動」的概念,讓我們更深刻地理解了如何讓永續發展文化在企業中生根發芽,並強調了 「關愛」 是推動文化轉型的核心力量。這些寶貴的經驗分享不僅幫助企業發展,還能帶給每位讀者啟發。感謝祥成行的深刻洞察與分享,您可以在此查看完整文章:https://shiangcheng.com/workshop2025/ 。
2025年春季,祥成行再度攜手 DOMI 綠然,舉辦第二次共識營。經由主持人 Corey 與同仁們的對話,相互拋出想法,彼此腦力激盪,更像是一場祥成文化的探索與發現、一場屬於我們團隊的內在覺醒。

不同於傳統培訓課程,這次共識營以上一回「我們為誰而戰?我們為何而戰?」為起點,引導同仁進行角色轉換與觀點對話,從個人的經驗中找尋影響力的各種可能。透過實境討論與沉浸式的活動設計,我們看見了一群原本認為「自己很渺小,很難產生影響力」的夥伴,在經歷過初次共識營洗禮,及這中間四百多個日子以來的文化養成,逐漸轉變成為文化推動的點燈人。
一場從「改變他人」到「支持彼此」的文化轉念
活動中,Corey 以一個發人深省的提問揭開序幕:「在客戶們的工作現場,有沒有這樣一位人──他總是默默努力,擁有專業與熱情,卻長期不被看見、不被理解?」
他將這樣的角色具象成為「冠軍先生」──那個對工作有理想,卻始終孤身作戰的人。這個比喻立刻引起現場共鳴,大家紛紛開始思考:他們可能熱愛自己的工作,卻因為缺乏支持與理解,而逐漸沉默甚至沮喪。祥成服務的客戶裡,是否都潛藏著這樣一位未被支持的關鍵角色?
從這個提問出發,大家展開角色扮演與視角轉換的討論。有人分享:「冠軍先生其實不是缺乏能力,而是缺乏一個可以被傾聽的空間。」這一段過程成為活動重要的轉折點──我們不該一味想著改變別人,而是先學會成為支持他人的那個人。也正因如此,「從改變轉向支持」的文化核心,在這場對話中逐漸成形。
宛沄分享到:「今天最深的體悟就是關於支援的概念,用理解與支援讓他們完成自己該完成的事。」這句話點出本次共識營的核心——不是改變他人,而是成為對方需要時的後盾。
我們過去總以為,要讓事情變好,就得說服、帶動甚至推動他人改變。但這次共識營點醒了我們——真正能啟動改變的,不是指令或期待,而是來自身邊那份被理解、被支持的力量。
真正的影響力,來自傾聽與陪伴
我們常以為「影響力」來自專業、頭銜或貢獻。但事實上,讓人感受到「溫度」的,是同理心與傾聽。我們常說「要一起做事」,但其實一起,是從「我懂你」開始的。這次活動裡,我們練習去聽,不插話、不下判斷,就只是給對方一個被理解的空間。這件事不難,但很少有人做。
「如果我們能多傾聽一些,就有機會多給一些,也才真的有能力幫助別人。」那段陪伴,或許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方向——這種看似無形的影響力,正是文化深化的開始。
當我們學會傾聽,也就學會了支持與陪伴。而當那份信念被日常化、制度化,我們的文化將真正落地,不再只是理念。有時候,傾聽本身就是一種強而有力的支持與關懷。
「關愛」是我們共識的核心靈魂
這場共識營的最後,我們收攏出一句讓大家深深共鳴的話:
「為何而戰?是關愛;為誰而戰?是身邊的人。」
今天讓我們學到先扎穩地基,從人出發。從倉運司機對收貨人員的問候、到業務對採購端的換位思考,從行政人員對同事需求的傾聽,到主管對團隊的陪伴——這些平凡的對話與行為,都是祥成文化真正的落點與開始。這不來自講師的簡報,而是來自同仁的真實感受。它不是一則標語,而是一種行動準則。文化,不是貼在牆上的理念,而是每個人在送貨時說的「辛苦了」、在會議中多花的一分鐘傾聽、在看到某人疲憊時遞上的那杯熱水。祥成不只是在賣油,我們是把關愛的力量送到對方手上。

活動後記:
永續部經理丹瑜提到,與第一次共識營相比,這一次可以明顯感受到同仁們的心態更加開放,表達上也更加流暢自然。總經理承漢也有類似觀察,他補充說道:綠然 DOMI 團隊優化了過往經驗,這次的引導方式更貼近同仁、更直接,也更容易吸收。
活動結束後,許多夥伴分享,對「祥成文化」有了更深的感受與認同。這份文化,不再只是概念,而是一種可以說出口、也可以實踐的共識。它不僅強化了我們面對未來內外部溝通的底氣,也為每個行動打下更穩固的文化根基。
透過這次共識營,我們重新看見「關愛」這兩個字在祥成文化中的重量,也讓「以人為本」這項精神,不再只是企業理念,而成為實際正在發生的影響力。